意识形态的虚假与真实

Posted by [Zenith John] on Monday, May 13, 2024

意识形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问题。比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写过《德意志意识形态》,法国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尔都塞写过一篇重要论文《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霸权理论也和意识形态紧密关联。马克思对于意识形态的态度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批判性的,否定性的态度,被总结为“虚假意识论”。这是因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写道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呈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在这一段话中,马恩似乎将意识形态作为了客观存在的附庸。然而,马克思在提出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时所反对的往往是特指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他将这种意识形态描述为欺骗公众的谎言。这种观点再进一步,就到达了尼采的道德系谱学和福柯的知识系谱学。比如尼采就提出既然道德是人为的东西,那么就不存在客观的道德和不道德的区分,这一区分完全是被人设置的,是被拥有权力的人所规定的,用于维护自身权力的工具。因此,尼采强烈地反对基督教的意识形态,呼喊“上帝死了”,要将人类从这种被规定性中解放出来。而福柯在延续尼采系谱学的方法之后,对于“疯癫”“人文科学”“规训”做了进一步地研究,他发现这种规定性并不是由拥有权力者一手促成的,更准确地说并不是由那些掌握政治权力或经济权力的人所完全掌控的。权力关系无处不在,无论是在科学研究的话语权之中,还是在有着老师和学生的教室。表面上居于弱势的人也不是毫无反抗之力,权力的互动最终促成了我们现在的意识形态。

以上部分是对于意识形态来源的一些分析,从这些分析中不难看出,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任意性。也就是说即使面对相同的社会环境由于历史的不同,由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在意识形态上是可以有很大的差异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意识形态是虚拟的。因为,它并不是现实、社会的如实反映,它在需要的时候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的。所以,在马克思那里,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就是对于社会现实的扭曲,这种扭曲贬低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价值,使得他们自认为低人一等,自觉地忍受剥削。这种意识形态在社会生产也就是经济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因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构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同时对于资产阶级的种种理论也大加批判。所以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定性为“虚假意识论”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定性事实上忽视了马克思自身思想中,从黑格尔处所继承的辩证一面。也就是说意识形态虽然由于其来自于现实生活,其不如现实生活“真”,但也绝不能因此就断言意识形态“假”。意识形态虽然具有任意性,但是它的影响确实确定的。也就是说,虽然意识形态可以遮蔽事实,但是这种扭曲的意识形态却依然会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产生影响。比如大跃进的闹剧,就是在错误的意识形态引导下发生的。其造成的损失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虚假的。因此,在注意到道德标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的时候,绝不能以此为理由来为在现在的道德标准下不道德的行为辩护。这是因为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在当下依然是发挥着现实的作用的。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到照相机的比喻所暗示的意识形态和现实生活过程的互动关系,意识形态虽然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遮蔽、扭曲现实,但是这种扭曲在事实上是有限度的。高明的“谎言”,比如牛顿力学,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认为是真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与理论相违背的证据出现后,就不再被视为真理,而被新的物理学所取代。在社会中也是如此,当意识形态和事实发生冲突的时候,旧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也会一下子被看穿,新的意识形态会重新建立起来。因此宣传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归根到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否则,过度的宣传只会受到更大的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