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复古为创新

Posted by [Zenith John] on Tuesday, August 26, 2025

“创新”被现代人赋予了极高的价值。科技要“创新”,理论要“创新”,艺术要“创新”,于是形形色色的新事物充斥了现代社会,旧有的价值不断地受到冲击和挑战。这固然有积极的一面,但是新和进步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历史上,旧的东西往往成为新的养料,“以复古为创新”在东西方都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比如古文运动对于先秦散文的宣扬,明朝诗歌对于唐朝诗歌的模拟,文艺复兴对于希腊-罗马文化的重新发现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以复古为创新”的例子。

“以复古为创新”的原因首先是对于现状的不满,比如古文运动就出自对于辞藻华丽、内容空洞的骈文的不满,明朝师法唐诗就是对元以来纤柔的诗风不满,文艺复兴就是对于日渐腐化的教会不满。正是基于这种不满,才有做出改变的必要。但是立刻就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朝什么方向改;二,如何说服别人一起改。而“复古”正好对这两个问题同时做出了回答。

首先,复古对创新指明了方向。通过对于古典的借鉴,确立了今古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创新的纲领。其次,复古是一个有号召力的口号。这一点对于运动的成败可能更为重要。虽然现在我们往往把“复古”等同于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而加以贬斥,但是在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期,复古一直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思想,直到现在这种思想也还有市场。先秦诸子中儒墨道都蕴含有一部分的复古思想,希腊人罗马人也有所谓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黑铁时代,佛教也有所谓的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末法时代,一直到启蒙运动的卢梭都有回到野蛮时代的理想。将过去的社会幻想成人人品德高尚的完美社会是人类的普遍做法。考虑到创新的主要障碍正是保守势力,复古的口号也可避免或减少来自他们的攻击。甚至于康有为搞变法也要喊“托古改制”的口号,写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这种不伦不类的作品。在“复古”的旗帜下,不同的人团结起来,使得“创新”成为了可能。

但是,“以复古为创新”绝对不是对于古典的全盘接受。正如之前所说,“创新”基于对于现实的不满,因而对于古典的吸收也往往着重在于与现实对立的侧面。骈文太浮华,就要古文的质实;元诗太纤弱,就要唐诗的雄健;教会剥削压迫,就要强调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这种吸收是有选择性的,比如明代诗人认为中晚唐的诗风不可取法,而文艺复兴的大师们对希腊-罗马社会中的奴隶问题也视若无睹。可见,虽然以复古为号,但所行的终究是创新之事。

在“创新”逐渐畸变成“猎奇”的今天,“复古”或许也应该被称为一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