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现代与后现代

Posted by [Zenith John] on Saturday, June 28, 2025

最近去看了清华美院和中央美院的本科生毕业展,想要简单谈谈我对于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的看法。这篇文章不试图对于现代和后现代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探究,也不试图对于现代和后现代作品进行简单的定义和划分。

一般认为现代艺术诞生于 19 世纪下半叶,我个人比较同意这个看法。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艺术的流派。我们不能把在某个时间段内产生的作品全部定为现代或者后现代艺术作品,而是要看作品的表现形式。在我看来现代艺术的特点在于对于传统理念的反叛,尤其是对于美的理念的反叛。在这个意义下,印象派(绘画等)、浪漫主义(文学、音乐)就是从文艺复兴向现代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虽然出现了对于传统的一定突破,但是依然能够符合传统的审美标准。虽然印象派的笔触比较粗糙,但是色彩和光影依然给予人美的感受,这和其之后的现代艺术是明显不同的。比如毕加索的绘画、波德莱尔的诗歌、勋伯格的音乐,有意地将丑引入了艺术之中,不再以美作为艺术的目的,而更多地表达艺术家自身的理念。这是现代艺术的最重要的特点。

而相比于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特点在于对于艺术形式的反叛。注意,虽然现代艺术对于传统的美的观念进行的反叛,但是其形式依然和传统的形式没有区别。不会有人觉得毕加索的作品不是画,波德莱尔的作品不是诗,勋伯格的作品不是音乐。而后现代的艺术试图突破原有的形式,比如杜尚的《泉》,卡尔维诺的《假如在冬夜一个旅人》,比如约翰・凯奇的《4分33秒》。后现代的艺术作品往往会让人发出疑问:这也能算艺术?因为它们和传统的艺术形式拉开了距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于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并不感冒。因为它们确实很难给人以美的感受,但是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知道,对于美的追求已经不再是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目的。那么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在我看来,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自身习以为常的观念,是对于人类可能性的探索,是对于目前的人类生活的隐喻式的反抗。和传统的艺术不同,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变得高度个人化,因而对于其欣赏也具有高度的个体差异性。所以,看不懂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现代和后现代作品不比传统的艺术作品高级,不喜欢这些作品也不见得审美能力低下。甚至很多作品即使你能够理解,也未必会喜欢,更不会把它挂在客厅里。但是这些作品的存在依然有它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对于我而言,虽然现代和后现代艺术已经有了光辉灿烂的成就,但我还是更加喜欢米开朗基罗、杜甫和莫扎特。

PS:在查阅 Wiki 时,我发现我对现代艺术以及后现代(当代)艺术的看法和 Nathalie Heinich 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