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文学作品各三十本

Posted by [Zenith John] on Tuesday, August 22, 2023

TL;DR

国内

  1. 诗经
  2. 楚辞
  3. 史记
  4. 陶渊明集
  5. 文心雕龙
  6. 世说新语
  7. 杜甫诗
  8. 李白诗
  9. 周邦彦词
  10. 辛弃疾词
  11. 四大名剧
  12. 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
  13. 古文观止
  14. 历代辞赋鉴赏词典
  15. 聊斋志异
  16. 西游记
  17. 水浒传
  18. 三国演义
  19. 红楼梦
  20. 鲁迅小说、散文集
  21. 雷雨
  22. 边城
  23. 呼兰河传
  24. 茶馆
  25. 许三观卖血记
  26. 北岛诗
  27. 长恨歌
  28. 秦腔
  29. 生死疲劳
  30. 江南三部曲

国外

  1. 荷马史诗
  2. 古希腊悲喜剧
  3. 变形记
  4. 神曲
  5.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6. 堂吉诃德
  7. 浮士德
  8. 巴黎圣母院
  9. 包法利夫人
  10. 卡拉马佐夫兄弟
  11. 安娜卡列宁那
  12. 契诃夫小说选
  13. 卡夫卡中短篇小说
  14. 尤里西斯
  15. 浮士德博士
  16. 押沙龙押沙龙
  17. 等待戈多
  18.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19. 微暗的火
  20. 玫瑰的名字
  21. 罗摩衍那
  22. 列王纪
  23. 源氏物语
  24. 芥川龙之介小说集
  25. 博尔赫斯小说集
  26. 百年孤独
  27. 奥麦罗斯
  28. 两宫间
  29. 神箭
  30. 我的名字叫做红

附两个可能的取代:

  1. 呼兰河传 -> 倾城之恋
  2. 芥川龙之介小说集 -> 雪国

选择时考虑的一些因素

  • 作品是否有好的中文翻译。我不选择没有中文翻译的作品,同时我在国外作品中没有选择抒情性诗歌,因为诗歌的翻译是困难的。
  • 作品的作者的其他作品水平。对于时代较近的作者,我要求作者(除了短篇小说家)至少有两本以上的代表作,以方便读者在发现自己喜欢的风格之后,还有其他的作品可读。
  • 作品的文学性。哲学意味太强的作品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了。
  • 作品的多样性。我在列表中考虑了作品的体裁、语言、风格、时代等各种因素。
  • 作品的影响力。比如在某些方面具有开创性的作品会优先考虑。
  • 作品的典型性。比如在浪漫主义中,我选择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而不是更为成熟的《悲惨世界》和《九三年》,因为前者的浪漫主义色彩最为浓厚。
  • 作品的知名度。比如在福楼拜的作品之中,我选择最为知名的《包法利夫人》。
  • 作品的篇幅。我对于过长的作品会考虑避免。

选择/不选择某些作品的一些解释

为什么选三十本

其实我是在选择的过程中确定了这个数目的,因为我希望做到既足够多样,又不要过于泛滥,使得读者失去前进的动力或耐心。所以在选择的过程中,我有意控制数量。最开始也选到过接近四五十,但是逐渐割去之后,凑了个整,确定三十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数量,所以又进行了一些取舍。

我是如何选择中文的作品的

我首先确定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首先是先秦文学。由于文学性的考虑,最后我忍痛割去了庄子,选择了《诗经》《楚辞》。二者也是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影响非凡。秦之后,中国古代素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最容易确定的是唐诗。“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李杜作为唐诗的两座高峰,自古以来已有定论,因此就先定下了李白和杜甫。宋词方面,我也决定选择两位。考虑到南宋、北宋两代,婉约、豪放两派,可做的选择并不多。最后选择了北宋的周邦彦和南宋的辛弃疾。在这里其实我也考虑过李清照,毕竟是古代唯一的知名女文人。但是李清照的作品实在太少了,所以我还是选择了周邦彦。然后在汉代,汉赋的作者传世作品实在太少,所以我决定选一个辞赋的选集。而我理想的选集至少要涵盖汉魏六朝时期,所以没有选择《六朝文絜》,留待继续确定。而对于《史记》的选择我是比较犹豫的,一方面《史记》的文学价值很高,可以说是中国记事文体的范本。而其中的故事又对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史记》的核心是史而不是文。两相权衡之下,我最终还是把它加了进去。在选择魏晋时期的重要作家中,陶渊明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而且知名度也较高。而《世说新语》是中国的第一部笔记小说,也是颇有价值。 《文心雕龙》的问题和《史记》类似,颇有文采,影响深远,但又不以文为核心。但是做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我认为还是有一读的必要,所以还是加了进去。在元曲方面,我实在是找不到两个足够有影响的人物,只能找到一个汤显祖。而且元曲本身也近于俗。所以我最后没有选择元散曲家,而是选择了四大名剧,做为中国古代戏剧的代表,在其中也可一观元曲之风貌。而除了这些诗词歌赋之外,中国古代还有一大重要的文体就是散文。我最开始考虑选择韩愈和苏东坡的全集,但是感觉篇幅实在过长,而且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很多说理散文的价值不高,因此古文方面,我选择了最著名的选本《古文观止》,既然古文有了选本,我也就加上了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的选本来补充知名作家的全本的不足。而在辞赋方面,我也希望选择一个篇幅和《古文观止》接近的选本,最后选择了《历代辞赋鉴赏辞典》。这就算是到明初的篇目的评定了。

明清的小说中,四大名著的知名度和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除此之外,我选择了《聊斋志异》这本笔记小说,做为明清章回小说的补充。到近代,鲁迅是我最先定下来的作家,其兼具了开创性和影响力。接下来我加入的是莫言和贾平凹,二者都是高产的作家。莫言获得过诺贝尔奖,贾平凹的语言更有中国风格。莫言的作品我在《生死疲劳》和《蛙》之间选择了《生死疲劳》,因为我认为这部作品的魔幻色彩更为突出一点。而贾平凹的作品我选择了《秦腔》。钱锺书的《围城》和陈忠实的《白鹿原》由于作者缺少其他的文学代表作而被我放弃。为了增添多样性,我决定选择几位女性作家,四个人映入了我的脑海张爱玲、萧红、王安忆、迟子建。这里的选择我更多地遵从了我个人的喜爱。张爱玲的影响和地位超过萧红是无疑的,但是由于我更喜欢萧红的写作风格,所以在二者之中我选择了萧红,王安忆和迟子建我都不算特别喜欢,两相比较我选择了更合我口味的王安忆,而且《长恨歌》也算是中国当代为数不多的好的城市文学作品。然后我考虑了小说之外的体裁,在戏剧方面,我选择了曹禺和老舍。其实老舍的小说成就也是很高的,但是中国戏剧可选的人并不多,而在新中国到文革这段时间的文学中,可选的也不多,因此选择了老舍的《茶馆》作为代表。而曹禺的《雷雨》则是西方古典悲剧的中国化的重要尝试,也是中国话剧的里程碑,因而入选。而在诗歌方面,由于我对于现代诗的鉴赏水平有限,所以我根据影响力选了北岛。这样还剩下三到四个名额。我先是选择了沈从文,作为民国时期的作家,是对于鲁迅的冷峻批判的反冲。最后选择了余华作为人道主义作家的代表,选择了相比于《活着》艺术性更强的《许三观卖血记》,然后是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有意思的是,二人最初都是先锋派的作家,但是在我选择的作品中,先锋性已经几乎看不出了。这样我就确定下了中国的作品名单。

我是如何选择国外的作品的

国外的作品的选择要更难一些,因为中国好的近现代作家其实不算多,而对于古代文学很多都已经有了定论,但国外的近现代好作家太多,必须要精挑细选。首先从欧美文学开始,《荷马史诗》肯定是避不开的,而作为戏剧源头的古希腊戏剧也值得一观。在罗马文学中,我在黄金时期的三大诗人中,选择了奥维德的《变形记》,因为它是叙事诗,而且有诗体的翻译。然后就是文艺复兴,刚好有三个体裁,三个语言的三位重要作家但丁、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我选择了四大悲剧,因为这和中国传统的戏剧的对比最为强烈,也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为杰出的作品。对于17-18世纪的文学我基本上选择了放弃,主要是我不太喜欢英国文学,也不希望选择过多的英语文学作品,所以我扔掉了简奥斯丁、笛福等作家。到了19世纪,德国文学的(最?)杰出代表歌德是不能忽略的,而在他的作品中浪漫史诗《浮士德》是首选(我也不太喜欢《少年维特之烦恼》)。而另一边,法国方面,我选择了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雨果,而选择《巴黎圣母院》是由于其最具有浪漫主义的典型性。而19世纪下半叶的现实主义运动中,俄罗斯的杰出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显然不能忽略,而短篇小说方面,契诃夫明显高出莫泊桑和欧亨利,因而入选。这样我就选择了三位俄语的作家。除了三人,我选择了福楼拜现实主义的另一个代表,正好和统一国家的雨果形成对比。到了20世纪,我第一个想到的名字是卡夫卡,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由于之前选了三位俄语作家,因此我希望能够凑到三位德语的作家,在20世纪的德语作家中,我选择了托马斯曼,但是我并没有选择《魔山》而是选择了《浮士德博士》,也是为了和歌德的《浮士德》做一个对比。而在意识流运动方面,我没有选择《追忆似水年华》而是选择了《尤里西斯》。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追忆似水年华》的译本不够好,篇幅也更长;二,《尤里西斯》更具有意识流的特色,同时结构上更有现代小说的特点。而美国文学方面,我在福克纳和海明威之中选择了福克纳。这里我主要考虑了影响力和个人的喜好。而在福克纳的小说中,我选择了《押沙龙押沙龙》主要是为了避免《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特点和《尤里西斯》的重复。而《押沙龙押沙龙》本身的结构也是颇有特色的。在第三位法语作家的选择中,我曾考虑过加缪,但最终选择了贝克特,因为贝克特还是一位剧作家,而至此我也更好凑到了三种戏剧作品,也可以一窥戏剧发展的源流。20世纪后半叶的作家方面,卡尔维诺是我最先确定的,其写作的独特风格和《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元小说形式是很有特色的。然后我选择了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作为另一种小说结构的尝试。而纳博科夫的其他小说也是各具特色。我不太喜欢品钦的写作风格,因此我选择了埃科作为二十世纪后半叶的长篇小说的代表,其繁复的特点和同为意大利人的卡尔维诺又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东方文学方面,我首先考虑的是印度史诗,在《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之间,我选择了篇幅更短,而且有韵的《罗摩衍那》。我没有考虑《吉尔伽美什》主要是因为这是一个残篇,而且直接影响不够大。然后我选择了明确的个人创作的史诗《列王纪》和世界上第一本长篇小说,日本文学的里程碑《源氏物语》。这二者确定后,我希望再选一些日本作家。但是由于我个人的偏好问题,我不想选择川端康成,而由于大江健三郎又太缺少日本特色,所以我最后选择了芥川龙之介作为日本文学的又一代表。在拉丁美洲文学方面,我首先确定了博尔赫斯,因为其小说风格可以说独树一帜。在众多的拉美文学家中,我选择了马尔克斯,一方面是由于其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我的特别喜爱。同样受到我喜爱的是帕慕克,我选择了他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做红》。我还选择了《奥麦罗斯》作为我所知的唯一的当代的史诗作品。接下来,我把目光转向了非洲。由于名额有限,我先是确定了埃及的马哈福兹作为北非阿拉伯世界的代表。在黑非洲中,我先是在库切、安提哥、戈迪默之间考虑,最后转向了他们共同的祖师爷,阿契贝,选择了他的作品《神箭》。这样国外文学的名单也就敲定了。

选择列表的一些其他考虑

我希望能够通过列表中的作品的比较,体现一定的历史性和典型性。在这里提供几条,我在选择时考虑的一些比较的作品。

  • 各个体裁的演变。比如中国的诗歌从《诗经》到陶渊明到唐代的近体诗到现代诗,比如中国古典戏剧到现代话剧,比如古希腊戏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到荒诞派戏剧等等。
  • 同一时代相同语言的不同作家的特点。比如比较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比较福楼拜和雨果。
  • 比较不同语言、地区文学的特点。中文、日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不同语言,和亚洲、拉美、非洲等不同地区的文学所具有的独特特点。
  • 比较类似体裁的不同作品。比如比较《浮士德》和《浮士德博士》对于同一民间传说的不同演义,《包法利夫人》和《安娜·卡列宁娜》对于出轨体裁的处理。
  • 世界文学间的相互影响。比如《玫瑰的名字》和《我的名字叫红》,《百年孤独》和《生死疲劳》(虽然莫言自称没有看完《百年孤独》)。

为什么不选xxx?

我相信选择上面的这些作家都是有理由的。我还是愿意说一说为什么我没有选择某些作家。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选择的三十本也只不过是一家之言罢了,不必较真。声明:这里的部分内容和上文有所重复。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里提到的作家,是在三十种之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作家/作品。还有一点重要的是,我不会选择我没有读过的书,而我读过的书单可以参考我的书单-文学类

为什么没有选先秦诸子?

说实话,先秦诸子的散文是很有影响和文采的。我尤其喜欢《庄子》。但是由于其哲学说理味太浓,因此我还是决定舍弃。遗憾的是,如果不读诸子散文,之后文学作品中的很多用典也就不太能读懂了。

为什么没有选王维/白居易/李商隐?

如果在李杜下面取第二梯队,这三个人和韩愈可能会入选。但是一方面我不希望选过多的唐代诗人,另一方面,在这几个人中再选择出一位也是困难的。李白的绝句和古诗,杜甫的律诗已经涵盖了唐诗的各个方面。不是这几个人的诗不好,而是不得不优中选优。

为什么没有选苏轼/韩愈?

苏轼和韩愈是唐宋八大家的最杰出的人物,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家。而且苏轼的诗词和韩愈的诗也颇有可观之处。但是毕竟二人的诗不能和李杜相比,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文。但是二人的文集实在过长,而选本又有很多篇目和古文观止相重合。出于减少重复的考虑就没有选择两人的文集。

值得一提的是,在选择宋词的过程中,我提到我希望用两人涵盖北宋、南宋,豪放、婉约。这里还有一种选择就是选择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姜夔/吴文英。由于我个人对于辛词的喜好,使得我选择了现在的这种。

为什么没有选姜夔/吴文英?

见“为什么没有选苏轼/韩愈”第二段。

为什么没有选李清照?

李清照的问题在于诗文一般,词可以但是数量严重不足。在质量不能明显高出别人的情况下,数量不足的结果就是地位不足。

为什么没有选《围城》/《白鹿原》?

钱锺书和陈忠实的问题在于只有一本代表作,缺少第二本。所以我没有选择他们两个。

为什么没有选张爱玲?

张爱玲的影响和作品数量显然是高于萧红的,这一点我不否认。因此,用张爱玲替代萧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上位替代。但是由于我实在不喜欢张爱玲的旖旎文风,因此我没有把她排进我的名单中。

为什么没有选海子/顾城?

我对于中国的现代诗鉴赏力不足。所以我选择了诗坛地位最高的北岛作为代表。

为什么没有选阎连科?

没有选阎连科的主要原因在于他的风格和莫言有些重复。在高产和影响上又不及莫言。

为什么没有选维吉尔?

没有选维吉尔的重要原因是还没有好的诗体翻译。

为什么没有选贺拉斯?

主要是贺拉斯的诗以短诗为主。这种诗很难跨越文化来进行审美。在翻译的过程中,诗的韵律、节奏、双关、隐喻都容易流失。

为什么没有选简奥斯丁?

由于《傲慢与偏见》不配称为名著,而由于先读了这一本,我不想继续读她的其他小说了。所以不选。

为什么没有选狄更斯?

没有选狄更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希望在各个语言中都选一些代表作品,这样就挤压了英语文学作品所能占据的位置。我所选的英语文学作品莎士比亚、乔伊斯《尤里西斯》、福克纳《押沙龙押沙龙》、纳博科夫《微暗的火》、阿契贝《神箭》。在这些作家中,狄更斯或许只能和纳博科夫 PK 一下。但是我个人更加偏爱纳博科夫的作品,因此对于狄更斯只能忍痛抛弃。

为什么没有选择《追忆似水年华》?

主要的原因是目前的中文翻译实在不能让人满意。次要原因包括:一,这部小说太长了;二,和《尤里西斯》竞争意识流的代表作品,但是《尤里西斯》除了意识流之外,还有戏仿等现代性的元素。

为什么没有选菲茨杰拉德?

我个人非常喜欢《了不起的盖茨比》,但是同样参考“为什么没有选狄更斯?”的原因,在同为美国作家的 PK 中,似乎很难找到用菲茨杰拉德取代福克纳的理由。

为什么没有选海明威?

海明威的影响力或许可以和福克纳相提并论,但是我个人并不是非常喜欢海明威的文风。而像他最著名的作品《老人与海》一样的寓言式的作品较多,所以还是选择了福克纳。

为什么没有选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的小说这种“唯美主义”的笔调不被我所喜欢。当然在列表中用川端康成来取代芥川龙之介,我认为也是完全没有问题。

为什么没有选加缪?

仅就文学上的造诣而言,萨特不及加缪。而不选择加缪的主要原因是已经选择了荒诞派的戏剧家贝克特。不想要增添重复。至于为什么不能取代贝克特,主要还是贝克特的剧作家身份所带来的多样性。

为什么没有选佩雷克的《人生拼图版》?

说实话,《人生拼图版》是我非常欣赏的一部小说。它的结构和安排也很有魅力。没有选择的原因是我已经选择了两本结构较为新奇的小说(《假如在冬夜,一个旅人》和《微暗的火》)所以再选一部或许有些重复。而佩雷克的影响不及卡尔维诺和纳博科夫。另一个理由是,佩雷克的重要小说《消失》(一本不用字母 e 的小说)只能在法语的环境下阅读。

为什么没有选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的作品是深刻的,但是在我看来缺少了日本文学的典型特点,更接近于西方文学。由于列表位置的紧张,也就没有选择。

为什么没有选品钦?

因为我觉得在后现代主义方面,品钦走得太远,我欣赏不来,也不符合我的美学观念。

为什么没有选戈迪默/提安哥?

由于列表的紧张,我无法选择太多的非洲作家。提安哥/戈迪默无疑是优秀的非洲作家。但是比起阿契贝的影响或许稍显不如。

为什么没有选库切?

库切和阿契贝的写作风格较为相近,库切在高产和影响上可能还超过了阿契贝。但是其作品的非洲特色显然没有阿契贝浓厚。

为什么没有选略撒?

略撒是福克纳的最直接的继承者,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福克纳式的对于小说结构的戏弄。但也因此,在选择了福克纳后,我决定将他从列表中去除。这是出于减少重复的考虑。